年报披露大戏落幕,从公布的财务数据看,受益去年经济平稳度过“复杂期”,上市公司整体业绩较2009年增长37.3%,平均每股收益创下0.4988元的历史新高。
不过,虽然2010年上市公司亏损比例继续下降,但在截至4月30日按期披露年报的2176家上市公司中却仍有117家依然挣扎在亏损的泥潭中,占比5.38%。
是经营决策失误,“天不时地不利”,还是另存难言的沉疴?本报今日对十家2010年出现较大亏损的上市公司进行盘点,以飨读者。
巨亏黑洞不知何时能补完
华菱钢铁在2010年被称为“第一熊股”,不仅以26.4亿元的亏损额名列沪深两市亏损榜第一名,-0.9657元/股的基本每股收益亦排在A股倒数前几名之列。而受业绩表现的拖累,公司股价因此也一度大幅下挫近5成。
事实上,这家于2005年底引入全球最大钢铁制造集团米塔尔为股东的上市钢企曾被市场普遍寄予厚望,认为“背靠大树好乘凉”,然而,自2007年以来,华菱钢铁的业绩却一路滑落。资料显示,2008年,华菱钢铁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为9.53亿元,比2007年的16.12亿元大幅下滑40.9%;2009年净利润比2008年进一步下滑了87.4%;而2010年更是发生了质的变化,华菱钢铁的业绩由盈变亏,甚至是巨亏。
特别是令市场大失所望的是,华菱钢铁此次的巨额亏损,正是出在被寄于厚望的原材料成本和管理上。公司表示,由于未能妥善处理与海外铁矿石供应商的长协供应关系,导致今年以来长协矿比例由原来的70%降低至40%。而原管理层预期铁矿石价格会继续上涨,又担心铁矿石供应难以保证,从现货市场大肆购买铁矿石,推高了其成本。
点评:虽然华菱钢铁为扭亏已经实施了一系列措施,但目前来看,扭亏为盈绝非一夕之功。
华菱钢铁近日发布的业绩预告中称,由于原材料价格上涨幅度超过产品销售价格上涨幅度,新项目尚未达效,无缝钢管毛利率仍处于低位,银行利率上调导致财务费用支出增加等因素,公司一季度仍将继续亏损。公司预计,2011年一季度的亏损额将在1.8亿元-2亿元,每股亏损约0.0616元-0.0663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