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末财税盘点,成绩鼓舞人心。截止2011年12月31日,全市财政收入首次突破250亿元大关,达到251.38亿元,增长28.6%。地方一般预算收入累计完成140.25亿元,增长32.5%。财政收入规模不断刷新历史记录,这些收入指标直接反映出的是市委、市政府面对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坚定信心保增长,凝心聚力谋发展,全市经济社会呈现了高点起步、创先争优的喜人局面。
项目建设深挖增收源泉。以“项目建设质量年”为契机,全市上下集中精力狠抓项目建设,2011年1至11月,全市实施建设亿元以上项目707个,完成投资1034亿元,增长16.4%。项目建设的加速推进,带来了纳税大户的集中涌现,成为全市财政持续增收的动力源泉。2011年1至10月份,全市纳税千万元以上的企业达到231户,比去年增加27户,实现税收122.2亿元,比去年增收29.3亿元,对财政增收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结构调整提升增收质量。近年来,全市围绕“京津冀电子信息走廊、环渤海休闲商务中心”的发展定位,着力构建金字塔型现代产业体系。产业结构的持续优化带来了财政收入质量和税收结构的全面提升。特别是第三产业迅猛发展,2011年实现税收234.96亿元,增长27.3%;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占全部财政收入的比重达到55.8%,同比提高了1.6个百分点,比全省各设区市平均水平高出8.9个百分点,连续两年居全省第一位。
园区经济成为增收主力。2011年,全市拥有省级以上开发区、聚集区、新兴产业示范区等各类园区52个,园区数量和面积均位居全省第一。在各类园区、聚集区强大硬件基础设施的支撑下,园区经济得到迅猛发展,2011年1至10月,全市省级以上各类园区实现全部财政收入97.3亿元,占全市财政收入的43.2%,成为全市财政收入的主力军。特别是廊坊开发区和燕郊高新区两个国家级园区,1至10月分别完成财政收入41.7亿元和31.6亿元,分别占全市财政收入的18.5%、14%。
综合治税夯实增收根基。2011年,全市各级财税部门密切关注经济走势,强化税源监控和税费征管,加强纳税信息沟通和统计分析,逐步形成了财政、税务紧密配合、协调联动的综合治税大格局,确保了各项财政收入的及时、足额入库。同时,严厉打击各种偷漏骗税和截留非税收入的行为,切实做到了应收尽收不虚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