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钢材网,国内网上钢材现货市场 廊坊分站 其它地区

您现在的位置: 中钢网 >> 廊坊分站 >> 本地资讯 >> 中国经济复苏 政府主导

中国经济复苏 政府主导

来源:证券市场周刊 编辑: 2009年12月28日 08:28:00 打印

  导读:国进民退的不只发生在煤炭等上游资源行业。中游的钢铁业,为了攒出个山东钢铁集团,没奈何,只好牺牲杜双华的日照钢铁了,虽然日照钢铁的盈利能力远高于整合它的国有钢铁公司。可怜杜双华还得强颜欢笑,举双手拥护。

       这何止是三十年来最大的拯救,根本就是中国史无前例的经济涅槃。

  2009年,是中国经济走出“最困难”的一年,是货币财政刺激政策带动经济强劲复苏的一年,也是“国进民退”和地产业死里逃生的一年,还是区域经济再度兴起的一年。而海外并购的热络,似乎暗示着身为贸易顺差大国的中国,终于开始探索资本输出的新途径。

  近20年来第一次中国经济的增长无关外部因素。相反,这一年中国经济的复苏和反弹正是对抗和抵消外部负面影响的过程。

  在前所未有的政府连环经济政策刺激下,毫无悬念地,中国经济从2008年遭受全球金融海啸冲击的恐慌中,开始了强劲的复苏和反弹。

  政府是本轮经济拯救行动的主导力量。不得不承认,中国经济也付出了代价,比如,又一次错后了调整沉疴以久的经济结构的机会,不得不再次诉诸于巨量信贷和投资,不得不牺牲难以获得信贷的民间经济体的发展,不得不忍受可能发生的资本市场泡沫而未来反弹能否延续,端赖于民间投资能否跟上。

  经济复苏 温家宝一气说了17个“信心”

  如同2008年经济急剧下行一样,这一轮复苏和反弹也出乎多数人的预料。但如果读者留心本刊的文章和言论,便应已获先机。

  正如本刊率先在2009年第5期封面文章《复苏在望》、第15期封面文章《经济强反弹》中大胆预言的那样,中国经济在“三十年最大拯救”行动下,触底——复苏——反弹!

  在本刊做出如上预言时,业内和市场尚存巨大分歧。因为,这不止是三十年来最大的拯救,根本就是中国史无前例的经济涅。

  我们的逻辑是,经历过1998年东南亚经济危机后的中国,金融体系更加完善,经济实力也更加雄厚,政府的调控能力也因而更为强大。特别是,新中国60年来积累下来的经济实力,改革开放30年来磨砺的行政能力,千百年来积聚的中华民心,在2009年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新高。中国最终会赢,虽然不是全无代价。

  2009年第一天,国务院启动了3G牌照发放工作、增值税转型改革、成品油价格改革和税费改革。这几项大动作,原本已酝酿多年,也拖延多年,迟迟蓄势而不得发。此外,当日还宣布提高部分技术含量和附加值高的机电产品的出口退税率。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1月1日至2日在山东青岛考察时透露,国务院组织有关部门正在制定扩大内需的十条规划和十个重要产业的调整和振兴规划。

  1月28日,温家宝总理出席了达沃斯论坛年会并发表特别致辞,共在17处提到“信心”等词。其后,在温家宝访欧期间,中国企业签署了总额150亿美元的合同。

  以此为先声,揭开了2009年中国非常时期的非常之举。一连串刺激政策出台,力度空前。

  强力刺激政策连环出台 用电量开始上升

  十大产业振兴规划于1月14日开题审议,上下午分别审议汽车和钢铁产业振兴规划;汽车振兴“两手抓”:鼓励消费+扶持企业,1.6升及以下排量乘用车销售减征车辆购置税,节能与新能源汽车财政支持办法随之出台,公交客车成为补贴重点,对燃料电池客车每辆补贴最高达60万元。

  此后,船舶、纺织、轻工业、装备制造业、电子信息、有色金属、物流、石化等八大行业的调整和振兴规划及其细则相继问世。

  1月21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原则通过《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医改3年预计投入8500亿元,加快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初步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公立医院改革当年试点。

  此后,国务院一边强调保持宽松货币政策和积极财政政策的稳定性,一边出台了增加农民补贴、提高城乡低保水平、鼓励家电下乡等提高收入水平、促进居民消费等一系列政策,力图在外需下滑拖累出口的背景下,扩大内需、改善民生,增强投资、消费这两驾马车的动力。

  在刺激政策作用下,不只是传统的家电业,汽车销量也开始井喷,轻轻松松超越了美国,成为第一汽车大国。

  不过,消费增长仍相对缓慢,而投资(包括固定资产投资和存货投资)增长率显得出奇高。与投资高增长相联系的是信贷货币高增长,上半年信贷货币增长按年率算是40%,也就是说,如果2009年上半年没有增加7万亿信贷,没有投资的高速增长,GDP就不会达到现在的增速。信贷的增加,弥补了外需的下跌。

  过去,中国货币增长多半来自外汇储备的增长而非国内信贷扩张,2009年倒了过来。

  此时,从生产到信贷的多项指标显示,经济下滑有趋缓迹象,一些企业的销售开始回升,库存开始减少,用电量开始上升。1月份公布的中国制造业经理人采购指数(PMI)出现2.4个百分点的反弹,其中生产指数、新订单指数和购进价格指数升势明显。

  另据中国物流信息中心对生产资料市场价格监测调查资料,2008年12月份我国生产资料价格虽继续呈现下降行情,但在钢铁及化工原料产品价格回稳的带动下,降幅趋稳,部分品种甚至出现触底回升。钢铁行业是其中回升最为明显的产业。中国电力联合会2009年1月6日发布报告称,2008年12月全社会用电量为0.27万亿千瓦时,同比下降6.5%。但比11月上升了6.8%。

  国家投资“铁公基”

  地产业死里逃生

  遗憾的是,投资只能砸向了“铁公基”,还有死里逃生的地产业。

  2008年底公布的4万亿投资计划,“铁、公、基”项目比例最大,占4万亿投资比重约37.5%。

  面对如潮批评,有发改委官员说:“这些钱主要流向了大型国有企业和一些基础设施项目,因为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拉动作用最为明显。”

  2009年全国人民买东西的钱一半花在房地产上。当然,买房不同于其他消费,没几个人会全额缴款,一次拍下一麻袋现金买房的那是山西煤老板。不论是开发商拿地还是消费者买房,靠的还是贷款。这6万亿元地产交易额,怕有4万亿是贷款。

  截至9月末,全国商业性房地产贷款余额3.6万亿元,比年初增加6076亿元,同比增长24.35%。其中,房地产开发贷款余额1.38万亿元,比年初增加2767亿元,同比增长28.85%。

  想想房地产业可以拉动近40个行业,忍了。虽然赤字土地化推高地价,赤字银行化加大利率上升压力。

  另外,截至11月23日,全国70个城市土地出让金收入同比增加超过100%。排在前20名的城市土地出让金总额高达6210亿元,同比增加108%。其中上海以821亿元土地出让金收入名列全国第一,北京以639亿元位列第二。而2008年,上海和北京的地方财政收入分别只有2382亿元和1837亿元。

  显而易见,2009年地方财政收入虽有量的增加,但不会有质的改变,还是靠土地财政。

  9月26日,国务院批转发改委等部门《关于抑制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引导产业健康发展若干意见》的通知,但新意不多。在中国,抑制产能过剩和企业扩产,向来就是猫和老鼠的游戏。越是加高门槛,越有企业跳着脚要扩产——道理很简单:追加点投资,够一够,过了线,就安全上岸;不过线,已经投的几十亿就打了水漂。

  地产业倒是没人提产能过剩,哪怕在2008年卖不出房子的低谷期,哪怕当时至少半数地产公司濒临资金链断裂的边缘。

  据本刊特约研究员杜丽虹博士统计,2008年末,剔除亏损企业和重组企业后的71家主要地产上市公司中,有35家短期风险头寸为负。这意味着,有半数企业在低谷中的现金与销售回款不足以覆盖一年内到期负债和其他支付需求,此时,在银行贷款无法续借或土地款、工程款无法拖欠的情况下,企业将面临资金链断裂的威胁(本刊6月20日第22期封面文章《2008年中国地产上市公司综合实力排行榜》)。

  讽刺的是,正是经济危机救了地产公司。

  2008年7—10月,各地政府为保土地财政,开始自救,纷纷出台政策,减免交易税费、提高公积金贷款额度,提高普通住宅标准,购房入户,控制新增土地。

  2008年9月开始的一轮降息周期,也令地产企业得以喘息。当年11月,财政部、税务总局降低交易税率,首付降至20%,首套利率0.7倍优惠,住建部宣布,三年9000亿用于保障性住房建设。2009年5月,国务院又下调普通住宅资本金比例至20%。

  一轮地产“小阳春”,令众多濒危企业死里逃生。此后,时移势易,绝大多数地产企业在前二、三季度就完成了全年销售目标,手握重金,后顾无忧。眼看它楼起了,眼看它价高了,眼看那地王纷至沓来了,调控无奈之何。

  国进民退大范围上演 煤老板泪淋淋

  容易拿捏的是上游需要准入制的资源行业。

  山西省一声令下,90万吨产能以下的煤矿俱为小煤窑,须由国企来整合,民营煤矿只能以低于成本价被收购。浙江500亿民营资金随风而逝,虽然浙江省挺身而出,也无济于事。

  玩得更

上一篇:成思危:中国钢铁行业产能投资浪费超万亿

下一篇:12.21-12.25北京H型钢价格走势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