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钢材网,国内网上钢材现货市场 廊坊分站 其它地区

您现在的位置: 中钢网 >> 廊坊分站 >> 本地资讯 >> 日大地震救灾资金从何处来

日大地震救灾资金从何处来

来源:金融时报 编辑:管理员 2011年04月26日 09:56:51 打印

导读: 4月22日,日本政府在内阁会议上确定了2011年度第一次补充预算案,针对灾后重建的预算总额为40153亿日元,财源将不依靠发行国债而是通过调整2011财年预算案中的某些项目来安排。4月25日,日本首相菅直人表示,可能需要发行国债为第二次补充预算案筹集资金。

  日本“3·11” 大地震和海啸过去一个多月了,灾后重建工作正在进行当中。据测算,重建至少需要日本政府支出高达10万亿日元的资金。而这笔巨款从何而来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4月22日,日本政府在内阁会议上确定了2011年度第一次补充预算案,针对灾后重建的预算总额为40153亿日元,财源将不依靠发行国债而是通过调整2011财年预算案中的某些项目来安排。4月25日,日本首相菅直人表示,可能需要发行国债为第二次补充预算案筹集资金。

  灾后重建困难重重据日本内阁府测算,大地震及其引发的海啸和核危机造成的损失约为25万亿日元,相当于1995年阪神大地震的2.5倍。面对满目疮痍,日本人没有落泪,而是默默地投入灾后重建,大量志愿者从日本各地奔赴灾区。东京证券交易所的胜尾修先生曾邀记者一同前往,甚至发来了详细的日程。由于实在安排不开,记者只好作罢。据胜尾说,此次先去调查一下,然后再根据需要确定下一步工作。他还说,所有的活动都由志愿者自己组织,他们到灾区后甚至连住的地方都没有。

  这些志愿者的行动非常感人,但他们的工作显然无法代表灾后重建工作的全部。目前的现实是,灾后重建困难重重。据日本媒体报道,由于东北地区特殊的地形地貌,在一些灾区甚至找一块相对平整的土地建设临时安置房都很困难。灾区废墟上大量的瓦砾甚至找不到一块集中存放的地点。很多船只至今仍横躺在道路、房顶上。

  此间一则电视报道给记者留下了深刻印象。一家船舶公司的老板面对本公司一艘横躺在马路上的船舶显得非常无奈和无助。据报道,要把这艘船重新请回海里至少需要数亿日元资金。老板说,这艘船并无大伤,稍微修整一下就能用,但如此巨额的费用早就超出了公司的能力。即使把这艘船拆了,也需要1亿多日元资金。老板说,县里没钱,市里也没钱,如果中央政府不出钱,肯定没有办法。

  应急预算案将很快通过

  4月1日,菅直人表示,将努力创造一个优美的东北地区,创造一个优美的日本,为此将切实推进包含这一伟大梦想的灾后重建计划。8日,财务大臣野田佳彦也称,将制定相当规模的补充预算用于灾后重建。

  22日,日本政府在内阁会议上确定了灾后应急预算案——2011年度第一次补充预算案,灾后重建的预算总额为40153亿日元,其中包括用于废墟清理、临时安置房建设及道路修复等费用。预计该预算案28日提交给国会,并有望在5月2日获得通过。日本政府考虑的财源主要包括:通过暂缓上调育儿补贴、冻结高速公路免费计划、撤销高速公路“节假日一千日元封顶”计划、削减部分政府开发援助项目,筹措出约5500亿日元;挪用政府此前承诺将国民基础养老金国库负担比率由三分之一提高到二分之一而筹备的约2.5万亿日元。

  对于上述预算案,在野的自民党和公明党表示反对,尤其反对把基础年金中国库负担部分挪用作预算财源,其主张应通过发行“复兴再生债”筹资。不过,鉴于第一次补充预算案是救灾应急预算,据说自民党和公明党领导层也认为不宜过分反对。况且,为取得在野党在第二次补充预算案上给予合作,日本政府和执政党已表示将在第二次补充预算案中采纳在野党发行“复兴再生债”的建议。

  按照计划,日本政府将在6月份编制第二次补充预算案,制定和落实具体的重建对策。

  重建资金筹集尚无头绪

  迄今日本政府筹钱的渠道也就两条,即增税和发债。如果这事放在其他国家,也许并不成问题。但放到日本,问题就大了。

  在日本这样的“民主”国家,增税显然是一个系统工程,首先要为增税找出合情合理的理由,并据此制定相关法案,只有在法案获得国会通过成为法律后才能付诸实施。而在审议过程中,在野党的政治家们如果较起真儿来,短说拖个十天半月,长的话就可能不知耗到猴年马月了。此次日本政府为抗震救灾而制定的法案有17个之多。即使相关法律付诸实施,要把税款真正征收上来,又不知道要到什么时候了。增税手段显然耗时太长。

  那么发债手段就好使吗?众所周知,日本的国债规模已达约900万亿日元之巨。进一步增加国债发行规模,必然引起日本国债利率上涨。原因很简单,没有诱人的利息,国债的吸引力必将大打折扣。但是,利息上涨必然进一步加大政府的还债负担。显然,发债之路也不好走。

  “复兴再生债”谁来“埋单”

  据悉,“复兴再生债”与迄今已发行国债的根本区别在于偿还期限。后者一直遵循所谓的“60年规则”,说白一点就是发新债还旧债,只要在60年内还清就行。而前者则规定了明确的还债期限。

  那么,谁来为这些国债“埋单”呢?

  此前有日本政府官员建议由日本银行(央行)全额承购“复兴再生债”。对此,有人认为这算是特事特办,但也有学者表示反对,称日本银行全额承购极易给海外投资者造成日本国债无人问津的印象,导致投资者对其信心大降,其结果同样是国债利率上涨。日本银行总裁白川方明也明确表示,震后日本国债市场竞购顺畅,央行没有理由去破坏市场的稳定。他强调,央行直接承购国债有可能损害日元的信誉。由此看来,由央行全额承购“复兴再生债”的设想并不现实。

  在偿还“复兴再生债”的问题上,日本政府恐怕最终仍将通过增税加以解决。据悉,日本政府和民主党已开始讨论所谓“重建复兴特别税”的可行性。这一税种可能涉及三方面的选择,即消费税、所得税和法人税。其中,提高消费税税率效果最明显。

  据测算,消费税每提高1%,就可增加约2.5万亿日元的税收,但有可能加剧灾区居民负担。目前日本政府正在研究一种2至3年的临时性措施,将现行5%的消费税率提高1%至3%。再看所得税和法人税。由于缴纳所得税的人数有限,即使在最低税率5%的基础上提高1%,也仅能增加约6000亿日元税收。而提高法人税率则因可能影响日本企业的国际竞争力而受到产业界的反对。于是,日本政府和民主党内有人提议,对法人税和所得税进行系统征税,尽可能实现企业和个人负担公平。

上一篇:国电集团在湖北建大型煤炭集散中心

下一篇:房贷压力测试能否反映楼市风险?

广告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