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对鱼雷罐从装铁水到倒铁水的全过程进行多次跟踪调查,发现造成倒铁水散流的主要原因:鱼雷罐在装满铁水运输过程中,罐口渣铁凝固滞留于流嘴旁边,铁水在流出过程中,遇到渣铁的阻挡,从而改变了铁水的流向,导致少量铁水流向罐口之外。通过对炼铁的各工艺过程进一步观察,得出以下几点是形成粘结渣铁并造成散流的主要原因。
(1)炉前撇渣器过渣严重。高炉炉前的撇渣器是用耐火材料浇注而成,在长期使用过程中,撇渣器的大梁(起到挡渣作用)被铁水侵蚀破坏,使其挡渣作用越来越差,严重时,大量炉渣随铁水通过撇渣器进入鱼雷罐,并粘结于罐口和流嘴周围,使铁水不能顺利流出而形成散流。
(2)高炉炉前龙沟流嘴的铁水散流。高炉炉前龙沟经长期使用,部分铁渣逐渐堆积在龙沟流嘴周围,使铁水不能顺利流入鱼雷罐内,而是有部分铁水散落在罐口之上,并越堆越高,使鱼雷罐倒铁水过程中形成散流。
(3)高炉出铁时向罐口洒水。在高炉出铁水的过程中,操作人员要观察鱼雷罐的装满程度,当烟尘较大看不清楚罐内情况下,只好通过洒水进行降温降尘,导致鱼雷罐罐口边沿的渣铁迅速凝固,并粘附于流嘴之上。
(4)鱼雷罐罐口流嘴尺寸设计偏小。在对鱼雷罐散流情况进行调查研究时发现,容积为190t的鱼雷罐散流次数要比容积为230t的多。通过进一步观察发现,铁水在从罐内经流嘴流出时,经常会把飘浮在铁水上面的渣一块带出,当一些较大的渣经过190t鱼雷罐流嘴时,因其流嘴相对偏小,导致渣块不能顺利通过,而是停留粘附于流嘴区域,并不停地堆积,从而对铁水形成阻挡,导致铁水无法顺利从流嘴流出;而在经过流嘴相对偏大的230t鱼雷罐时,飘浮在铁水上的渣几乎都能顺利通过。因此,流嘴偏小是造成炉渣粘结并形成散流的一个原因。
(5)没有及时掌握罐口粘结和散流方面的信息。很多时候,罐口的结渣是在装第一罐铁水时就会形成,由于目前炼铁到转炉的铁路线上并没有安排在线检查罐口结渣的人员和设备,因而这些罐在第一次运送铁水过程中就有可能出现罐口粘结,并在倒铁水时形成散流的现象。以前流嘴出现散流时,转炉只是在每月统计报表中通报,而没有及时反馈相关的信息给我们,这就造成很多罐出现散流后并没有及时对罐口进行处理,而是继续使用,造成该罐的重复多次散流,并导致散流次数急剧增加。
(6)罐内铁渣没有定期清理。由于铁水中不可避免含有一定的渣,加上有时未及时倾倒干净,鱼雷罐在多次装运铁水后,罐内的炉渣越积越多,一些炉渣粘附于罐壁和罐口区域,并越积越厚,最终导致渣铁在罐口周边粘结甚至在倒铁水时堵塞铁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