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里有矸石山,哪里肯定有一座煤矿。”煤炭工人这样说。但是,目前,对于煤矿生产的附属品——矸石的处理已经有了更好的办法。除了用废弃矸石做路基材料,冀中能源集团还通过其“矸石充填采煤工艺”,将以前的生产垃圾变废为宝。
-橘红色的高速路基
虽然正值隆冬,但河北省邢(邢台)汾(山西汾阳)高速公路邢台地区段施工现场依旧热火朝天。这条在建的邢台市连接山西省惟一高速通道全长83.5公里,建成后将与山西、河北(邢台)、山东境内高速全线贯通,形成更加快捷、便利的快速交通网。
1月12日,在繁忙的筑路工地,鱼贯而入的重型卡车将一车车橘红色的“土方”倾倒于筑路现场,“这是附近邢台煤矿矸石山的废弃矸石,是很好的路基材料。之所以呈现橘红色是长久以来内部自燃的结果。”施工方工作人员李萧晨介绍说,用废弃矸石做路基材料,省去了取土筑路,保护了水土资源,也加速了煤矿废弃矸石的消耗速度。
取“土”现场位于邢台市南郊的冀中能源邢台煤矿矸石山腹地。一座硕大,但被削去了一半的金字塔状矸石山周围也是忙碌一片。
橘红色的“山顶”,5辆挖掘机正在装车。“这座矸石山原来有100多米、30层楼房那么高。除修建高速公路以外,我们主要将矸石用于井下充填置换煤炭,不足一年时间,已经削去一半了。”一旁的邢台矿工作人员石晨说。她还说,照这样的速度,再有一段时间,这座上世纪60年代便存在的矸石山,将被彻底消灭。
-全国有1600多座矸石大山
矸石是煤矿生产的附属品,大多数煤矿只能露天堆放,污染环境、占用农田。目前全国历年累计堆放的煤矸石约45亿吨,规模较大的矸石山有1600多座,占用土地约1.5万公顷,而且堆积量每年还以1.5——2.0亿吨的速度增加。
“煤矿是资源型企业,煤炭是不可再生能源。我们开采煤炭实施精耕细作,就是在保护环境,实现社会效益的最大化。”冀中能源董事长王社平说。他解释说,冀中能源不只把煤炭看作是资源,更把空气、土地、地下水、周围环境、人力等主要因素都作为重要资源进行科学开发,以最小的能源投入和生态扰动获取最大的资源采集和经济效益。
冀中能源在河北省境内的煤矿多属衰老矿井,除了精耕细作之外,主要通过技术手段释放“三下(建筑物下、铁路下、水体下)”的煤炭,延长矿井寿命。这个技术手段,就是冀中能源集团数年前研制开发的“矸石充填采煤工艺”。
在地面矸石充填站,充填用的螺旋给料机正在“隆隆”工作。石晨说,邢台煤矿一半的煤炭产量来源于建筑物下的充填开采。围绕井下巷道顶板不垮落、不下沉,邢台矿将煤矿矸石和电厂粉煤灰按照一定比例混合,通过螺旋给料机到充填钻孔,利用自重投放到井下,再由皮带输送机运送至采煤工作面,对采后空间进行充填。“及时充填后,保持了建筑物下采煤之前的压力,使地表不再沉陷,建筑物完好无损。”
同时,邢台矿不断改造充填工艺,由原来的先出煤、后充填、再捣实的分步作业逐步转到边回采、边充填、边捣实的平行作业上来。特别是利用像推土机一样的捣实机构,对工作面充填后的矸石粉煤灰推压捣实,保证了顶板的相对稳定,生产效率大大提高。
-延长矿井寿命30年以上
在邢台矿井下充填工作面现场,传统的采煤工艺在这里没有了放顶(通过移架或回柱使采空区悬露顶板及时安全垮落)工序,却多了一项重要的步骤,自行研制的充填综采支架经过移架工序后,将处理后的矸石等充填物捣压填实推进采空区,周而复始置换煤炭。
“国内真正意义上的矸石充填采煤工艺是从冀中能源开始的。”来邢台矿实地参观过后,中国煤炭工业协会会长王显政不无感慨。这项技术应用后,邢台矿每年消化矸石近100万吨,除去洗煤厂产生的矸石,还要消化矸石山近50万吨,解放了建筑物下2000多万吨呆滞煤量,延长矿井寿命30年以上。
在邢台矿的引领下,此项技术在冀中能源内部得到升华,衍生出了超高水充填采煤工艺、似膏体充填采煤工艺,都在国际国内处于绝对领先地位。冀中能源所属另外一个邢东煤矿,建矿之初,就从保护环境的思路出发,所有矸石全部消耗在井下,建成了我国首个没有矸石山的煤矿,引来了俄罗斯、英国、澳大利亚等国际同行的参观学习。
“仅综合机械化充填采煤技术,冀中能源每年就可充填矸石180万立方米,回收‘三下’压煤近200万吨,采区回收率达到90%以上,每年创效10亿元。”国内充填采煤技术领头人、冀中能源副董事长、副总经理刘建功算了一笔账。同时,充填开采节省了大量的提矸用电费用,保护了生态环境,减少二氧化碳等废气排放36000吨,实现了绿色开采、生态和谐、科学发展。